2010/11/08
【聯合報╱記者陳幸萱、蔡永彬】
前陣子智利礦工受困,受到全球矚目,在營救過程甚至發現新礦脈;台灣早年也曾經歷挖礦的黃金年代,近幾年也傳出有人想重新開採。但你知道台灣出產哪些礦嗎?
北投、陽明山 最早生產硫磺
金瓜石結束開採十餘載,金礦資源仍吸引國外採礦團隊與淘金客。 本報資料照片
經濟部礦務局保安組組長曾保忠說,台灣最早對外供應的礦產是北投、陽明山一帶的硫磺,之後有九份、金瓜石產金礦和銅礦。台灣北部的煤礦業也曾盛極一時,2002年成立煤礦博物館的新平溪煤礦是現在少數還存有礦業權的礦場,最近開始營運的瑞三煤礦博物館,則曾是台灣最大的煤礦場。
東部多大理石 西部矽砂黏土
曾保忠指出,隨著時代變遷,台灣採礦重點也跟著轉移,目前大都出產工業原料礦物,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其中又以中央山脈以東的變質岩區為主,宜蘭、花蓮、台東成為現在台灣礦業發展重點;西部地區則產矽砂、黏土等陶瓷原料。
台灣東部的變質岩區礦產豐富,用途也相當廣。列為出產大宗的石灰石和大理石是水泥、鋼鐵業的重要原料,石灰石還可以拿來製紙、做藥丸。蛇紋石是煉鋼時的助熔劑,同時也可以雕琢成家具。花蓮產的白雲石,則是製造玻璃不可或缺的主要礦石。
全台目前有89座大理石礦場,去年共產出兩千四百噸大理石,位居石礦產量第一位。
北部火山地帶 金屬礦藏豐富
有著層層階梯的Jwaneng鑽礦,位於波札納南邊,是全世界鑽石資源最豐富的礦區,不過它所用的開採方式,嚴重的破壞環境 。 (法新社)
曾保忠感嘆地說,「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用品或多或少都含有礦物原料」,開礦已成為「必要」,但開發與環保的衝突卻常被社會大眾質疑。礦務局也運用新的技術與觀念,避免讓開礦成為破壞環境的「必要之惡」。曾保忠說,從台灣近年來雖然大小型地震、山崩、土石流等天然災害不斷,但臨近礦場並無一發生災害事故,足見礦務局努力的成效。
曾保忠表示,台灣的金屬礦主要分布在北部的火山地帶,從金瓜石、九份一帶延伸到中央山脈,都有金礦。台北科技大學材料及資源工程系副教授余炳盛曾參與金瓜石地區的礦藏調查,他表示,若台灣現在要開採新礦,「金瓜石的金礦是最具開採價值的。」
余炳盛說,曾有多家國外公司認為台灣金礦相當具有開採潛力。澳洲的BHP公司早在民國七十幾年就積極想來金瓜石探勘,願意出資八、九千萬取得優先開採權。差不多同時,工研院也依照調查結果,以金價換算(當時1盎司純金約合300美金),認為值得開採;現在金價更貴,開採價值自然更高了。
金瓜石含金量 已達開採水準
用顯微鏡觀察,可以清楚看到金礦的結晶。 本報資料照片
余炳盛解釋,100多萬年前,隨著板塊運動擠壓,安山岩火成岩體侵入現在陽明山、基隆一帶,在九份、金瓜石地區岩漿熱液沒有噴出,但從地底帶來的熱能卻加熱了地下水,部份熔解周圍的岩石,將金、銀、銅等金屬「熔」到500℃左右岩漿熱液中,沿岩石的孔隙慢慢上升、冷卻固化,形成金屬礦床。
加上火成岩的金屬離子較多,九份、金瓜石一帶又靠海,海水中的鈉離子有助於黃金溶解,讓黃金更易被熱水礦液從岩石中帶走,在地底流竄後,集中到一處冷卻,形成含金量極高的九份、金瓜石礦藏。
余炳盛說,金瓜石的地表岩石含金量就高達2~3ppm,已經達到世界可開採的品質,「有一位美國地質師也曾參與探勘工作,直說如果金瓜石在美國,他絕對自己買下來開採,一定賺!」
余炳盛指出,菲律賓有位總地質師在菲國Lepanto老金礦場地底下800 公尺處發現礦脈,礦量是已開採三百多年礦產的2.5倍,而金瓜石上部的金礦分布就和Lepanto很像,這也是國際業者推測下面有可能還有更多金礦的主因。
但曾保忠認為,除非有適合的新技術出現,否則九份、金瓜石不適合再度開採。因為該地區靠近都市,並成觀光景點,若重新開採,對周圍產業的發展影響太過巨大。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瑞華小天使】: 更多教育新知請上 →瑞華文化 全國第一國高中學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