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04
【聯合報╱記者蔡永彬】
當海域發生大地震、火山爆發、山崩等情況,引發海底的隆起、沉降時,會連帶讓海水產生波動,就可能形成海嘯。然而,海嘯與震源特性、造成的斷層種類、地震規模有關;海底地震不一定會造成海嘯,海嘯也不一定會造成災害。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指出,海嘯和一般波浪不同的地方在「周期」,一般波浪的周期短,大概十多秒鐘,海嘯的周期可能有幾十分鐘甚至更長。
海嘯的速度
可比飛機
海嘯與波浪的「波長」也差很多,一般波浪的波長大概才一、兩百公尺,海嘯波長可能有數百公里。
海嘯傳播的速度等於「重力加速度」乘上「海水深度」再開根號(v=√gh),如果在3000公尺深的地方,海嘯前進時速約為617公里,郭鎧紋形容速度就像飛機;水深200公尺的海域,他說就像汽車,某些電影中可以看到主角飆車逃避海嘯。
在廣闊的大洋中,海嘯波高才幾十公分,船隻不一定會有感覺;但是等它走到較淺的近岸,速度會變慢。
郭鎧紋表示,前面的浪已經慢下來,後面的浪是還很快,「後浪推前浪」、多個海浪越疊越高,有時會變成電影中常見的「水牆」。
電視上的「驚濤裂岸」不一定是海嘯剛到岸邊的情況。郭鎧紋舉例,1867年基隆海嘯初發生時,波谷先傳到岸邊、造成大退潮,許多民眾前去撿魚;後來波峰傳到,海水大量湧入,才把岸邊人、物都捲進水裡。
海嘯遇海島
消耗能量
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吳祚任分析,這次日本地震在海底造成「逆斷層」,板塊往相反方向推擠,產生垂直方向的地形錯動;加上這次的地震深度淺,可說是「相當理想」的海嘯產生條件。
不過這次海嘯傳到台灣已經很弱。吳祚任認為,海嘯傳遞期間經過的海島會消耗掉它的能量;當時台灣正逢低潮,沒有加成影響。吳祚任說,預測海嘯都會盡量高估,因為浪高就算只有20、30公分也有機會把人捲走;麻煩的不是浪高,而是打上岸造成的後果。
吳祚任補充,雖然海嘯襲捲岸上可以造成大破壞,但是在大洋中對深海生物不太有影響。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瑞華小天使】: 更多教育新知請上 →瑞華文化 全國第一國高中學習平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