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3/06 17:40
(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6日電)教育部將「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列為高中生必選科目。基本上,外界對於「四書」並無太大意見,只是擔心此舉是否增加考生負擔,或是教法上是否能活潑化,盼配套能有所突破。
教育部日前公布「普通高級中學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課程綱要草案」,將選修科目「論孟選讀」,增列「大學」、「中庸」,科目名稱改為「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每學期1學分,共計6學分。
至於教法方面,教育部次長陳益興強調,教科用書編寫內容包含時代背景說明,契合在地特色與現代精神,強調學生學以致用,落實日常生活實踐,主要是品德教育。
教育部近日召開一系列公聽會,與會者大多數肯定文化基本教材的功能,認為四書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而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也會增進其他科學習成效,反對者並非反對文化基本教材,而是擔心多增加的課程,造成學生負擔。
全國教師會教師張仁壽就說,自己是物理老師,學生有時候不是物理不好,而是看不懂題目。
不過,張仁壽說,學者聲稱文化基本教材能夠陶冶學生品德,是否真如此,而現在各校都排好課表,突然將文化基本教材列為必選,勢必造成學校困擾,且多增加課程,要多聘教師,這些教師將來面臨少子化時,又該何去何從。
研究生小薇說,以前她也有讀文化基本教材,讀不讀她都沒特別意見,只是教育部說不考,和要用活潑方式教學,令人懷疑,至少她看了教育部的課文樣本,覺得還是很教條,無法提高興趣。
她建議,應該要多用小故事,來突顯文化基本教材的實用性。
台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吳武典受訪時說,外界對於文化教材的基本面是支持的,他自己也是受益者;文化教材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也是中華文化的資產,世界其他各國搶著用,自己不珍惜就太可惜,只是孔子也說要「與時俱進」,文化基本教材的內容應該要跟得上時代潮流才對。
吳武典說,外界比較質疑的是技術層面的問題,例如將文化基本教材納入後,將排擠到其他科目,對此,他認為,各科應該放下成見,好好重新檢討課程總綱的配置,尤其是12年國教即將上路,更有必要重新檢視總綱,才能解決問題。
公聽會中,外界肯定文化基本教材內容,但是質疑執行層面的問題,認為教育部應該主動積極解決問題,否則美意卻因為執行阻礙而破壞,就太可惜了。1000306
資料來源:中央社。
【瑞華小天使】: 更多教育新知請上 →瑞華文化 全國第一國高中學習平台
公告版位
- Mar 10 Thu 2011 15:17
【瑞華文化】 [國文] 基本教材有共識 配套盼突破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