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06-19/聯合報/A2版/焦點】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台灣廣為人知的知名小吃魯(滷)肉飯在米其林綠色指南台灣版
中,被解釋為起源於山東的著名小吃,讓許多美食愛好者為之愕然。美食家則認為從歷史考證來看,滷肉起源於山東是沒有錯,但是米飯是南方料理的特色,如果醬
油不同,味道當然與台灣滷肉飯不同。
知名美食家朱振藩說,他推測魯肉飯百分之九十九點八出自山東應該沒錯。以四書《孟子》出現的「膾炙」
一句來說明,「膾」是生肉片,切成條狀,用「炙」的方式處理,然而,兩個字相合為「膾炙」的解釋多元,現代人習慣解釋為「烤肉」,但其實也蘊含「滷」的意
義。
其中,語言學家楊柏駿解釋為「炒肉末」,但持續追蹤,根據近代考證,料理動作「炒」最明確的出現時間是北宋,而古文字學家郭沫若引
《楚辭》「露雞蠵」認為,雞用來滷的,像綠蠵龜般的大烏龜一樣,擷取濃厚的汁來喝。
朱振藩認為,郭沫若的考證,將「膾炙」判斷為「滷肉
燥」,是最可信的說法。早在戰國時期,滷肉燥已經是山東美食,至於,傳至何處才開始澆淋或拌入米飯,則尚未查證,但「滷肉是源自山東,是沒有錯的。」至於
目前是否仍存有山東的滷肉飯?朱振藩則表示自己沒吃過。
美食家胡天蘭則說,北方人對麵、餅、包、餃小吃的變化是一絕,但南米北麵,北方的
主食是吃麵,說魯肉飯起源於山東,不予置評,也不便置評。她曾在上海的台菜餐廳吃過魯肉飯,因為大陸的醬油不同,味道當然與台灣的魯肉飯不同。
資
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瑞華小天使】: 更多教育新知請上 →瑞
華文化 全國第一國高中學習平台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