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3/10/25【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台灣國寶蝴蝶蘭若感染灰黴病,會出現斑點而損失慘重,草莓、葡萄也常因灰黴病而腐爛。交通大學昨天發表研究成果,破解灰黴菌攻擊植物免疫系統的機制,登在頂尖期刊「Science(科學)」上,有助將來透過基因改造或生物製劑,來防治灰黴病,減少巨額農損。

交大生物科技學院副院長黃憲達指出,黴菌入侵植物和人體的機制,很可能有共通性,交大正進一步研究,香港腳等人體感染黴菌疾病的機制,一旦突破,將可更快速、有效防治香港腳。黃憲達說,由灰黴菌產生的疾病通稱「灰黴病」,多發生於攝氏24度以下與高濕度環境,已知有200多種農作物會得灰黴病,每年造成全球數十億美元損失。

以每年出口金額達30幾億台幣的台灣蝴蝶蘭為例,在太潮濕的環境,常會感染灰黴菌而出現花斑,失去觀賞價值,通常在較乾熱的中南部栽培,或在溫室內培養,但成本比較高。黃憲達表示,受限於實驗技術,科學家以往還無法找出灰黴菌感染植物的關鍵機制,但隨著基因定序及生物資訊技術突飛猛進,交大3年前和美國河濱加州大學跨國合作,首度解開灰黴菌致病原因,領先全球,研究成果本月刊登在「Science(科學)」,另一頂尖期刊「Nature(自然)」也曾報導。

交大發現,灰黴菌利用「木馬屠城」的方式,先把帶有遺傳訊息的小分子RNA(核醣核酸)偷偷送進植物體內細胞,然後攻擊植物的免疫系統,導致蘭花出現斑點、草莓腐爛等症狀。黃憲達說,未來可利用基因改造,讓植物細胞抵抗灰黴菌RNA的入侵,也可研發生物製劑,噴在花果的表面,就可防治灰黴病。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pmaster17 的頭像
    topmaster17

    瑞華文化事業

    topmaster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