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5【聯合報╱本報記者王涵秋】
學測自然科常與時事結合,尤其注重人與環境問題。高中自然科老師指出,考生應勤做考古題、留意時事,特別是跨科目的統整題組,例如日月光重金屬汙染事件;補教老師則強調,複習重點不在背誦內容或記憶公式,而是釐清課本概念,懂得如何應用。
建國中學地科老師李文禮表示,學測考題偏向生活化,除了傳統的地震、土石流等天然災害,像是基隆巨石事件、後勁溪汙染問題、清境地區的坡地安全、太陽黑子數目達極大值對衛星的影響,以及嫦娥3號登月成功等,皆可能是今年熱門考題。
李文禮說,弄懂等壓線、等溫圖這類的圖表判讀,是拿基本分數的關鍵。物理補教老師張鎮麟也認為,圖表資料的閱讀能力是學測考試的命題重點,考前應多加強;時事生活題,只要掌握文中的科學名詞與概念,抓住題意就不難回答。
張鎮麟強調,閱讀圖表時,應先看清座標,檢查數據單位,再由題目選項中看是考什麼概念。例如:物理的速度、加速度曲線變化情形,就是常見題型;學測考試出現複雜計算的機會不多,考生不必在這部分花太多時間,應先把牛頓3大定律等基本定律弄清楚。
化學補教老師黃群表示,實施九九課綱後,雖出現不少新章節,但去年出題率是0,反而多做考古題、複習基本觀念才能搶分,特別是第1冊經常有10至12題的出題量,其中又以第4章的氧化還原反應最容易考。
時事部分,黃群認為,食安問題絕對是準備重點。包括過去的塑化劑、三聚氰胺,到最近的順丁烯二酸毒澱粉事件,都屬於跨章節的題型,和有機化學、物質等章節都有相關。另外,分子結構和溶液濃度的計算,也容易結合時事出題,要注意弄清題意和單位換算。
松山高中生物老師莊雪芳指出,過去出題範圍偏重高一基礎生物,尤其是前3章的細胞、遺傳、演化,更占了6成出題比重。
生物科基本不會出太難的題目,但要特別注意跨考科的題型,例如日月光的重金屬汙染事件,就可能結合生物、化學或地科。
莊雪芳提醒考生,這幾年自然科出題深度有加深趨勢,基本觀念的釐清變得更重要。舉例來說,DNA的複製和轉錄、轉譯作用,不光是常見考題,也是考生容易錯的地方,但若把基因表現的特性與原理分辨清楚,就能輕鬆得分。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公告版位
- Jan 07 Tue 2014 15:01
【瑞華文化】[應考需知] 自然/食安、汙染…時事活用基本概念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