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更新日期:2011/04/14 02:54 林志成、葉芷妘/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林志成、葉芷妘/台北報導】

高中「公民與社會」課本太難,不但令大學經濟系教授驚訝、感慨,高中公民與社會老師也說,「我們壓力很大,必須不斷進修,否則知識能力會趕不上時代變化。」

本報日前報導去年大學指考「公民與社會」考題爆難,台大大一新生重作考題還是錯,報導引起台大財務金融學系教授沈中華共鳴,昨日投書本報表示,念新店高中的女兒向他反映,同學們都不懂課本中M1B及M2的意思(狹義和廣義的貨幣);而他在大三經濟系教學內容,竟然出現在高中課本中,但高中老師只能簡單帶過,女兒和同學都是靠死背硬把經濟理論塞入腦中,失去學習意義。

他呼籲教育部重新審定課綱內容,編撰教科書的教授們可以盡量號以生活化、深入淺出的方式陳述經濟理論。

高中「公民與社會」科包含政治、社會、經濟、法律等領域,內容多且雜。台北市復興高中老師郭文瑛說,他們要教上述領域的知識,常被形容是「萬能老師」。為讓自己持續教得好,必須不斷去進修學習新知識。

「前幾年的公民與社會教科書,幾乎直接將大一經濟學六學分的內容,搬到高二下學期兩學分來上,許多老師根本不知道怎麼教!」老師要不斷摸索、調整,教學內容才能符合學生程度。教學還要活潑、生活化,譬如教經濟時,就將理財、買股票的話題帶進來,學生才有興趣。

內湖高中老師姜淑慎說,現在市面上幾個版本的公民與社會教科書中,經濟領域內容差異很大,某一版本充滿線圖與術語,相當難教。以她的學校為例,老師會互相討論後取捨內容教給學生,有教的月考才考,沒教的就不考,學生才不會無所適從。

姜淑慎說,現在高一的公民與社會教科書明顯以培養學生公民素養出發,更貼近學生生活需要。但老師仍然要不斷充實,譬如前不久美國政府預算在國會過不了關,她就去研究美國的政治制度,才能教學生。

台北市靜修女中高三生呂翊華說,現在公民與社會教科書有些內容寫得太簡略、陳述不夠清楚,如老師又匆匆教過,他們難以全面瞭解。內壢高中高三生鍾欣桂說,第四冊的經濟概念裡,像GDP、GNP這類專有名詞,很容易搞混。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公民與社會輕鬆讀
在高一學習生涯中,最重要的考試莫過於期中考及期末考。常有同學提到在考試前卻苦於抓不到重點,對於該如何準備考試,有著強烈的無力感。
為了幫助同學在考前一週迅速掌握重點,輕鬆準備考試,我們特別精心編寫「輕鬆讀」系列,讓同學在考前複習時,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成效。

【瑞華小天使】: 更多教育新知請上 →瑞華文化 全國第一國高中學習平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pmaster17 的頭像
    topmaster17

    瑞華文化事業

    topmaster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